高排放、難減排產業是排放溫室氣體的罪魁禍首,因此他們是優先脫碳的產業。此系列洞察由勤業眾信領航全球的產業界專家提供,為高影響產業提供可能的脫碳途徑。
高衝擊產業與淨零之路
脫碳已成為政府、投資者、監管機構、企業和整體社會的迫切優先事項。隨著全球面臨未能達成巴黎協議承諾的風險,並突破攝氏2度的升溫門檻,許多企業已設定積極的淨零排放目標。高排放與難以減排的產業企業在這項努力中有著關鍵作用—從他們自身的價值鏈幫助其他產業減少範圍三排放。
這些高排放且難以減排的產業含電力、鋼鐵、化學製品、汽車和食品與大型公路運輸等,其總排放量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2%(圖2)。雖然這些企業的脫碳工作對達成《巴黎協定》目標至關重要,但其也面臨長期資產壽命、高度依賴能源以及複雜的電氣化需求等挑戰。因此,脫碳的可能途徑涉及大規模的技術投資、商業模式改革、跨域合作,以及採用全新的商業思維。
根據客戶、公共部門和科學界的反饋,這些洞察將幫助領導者探索新的思維方式,激發重要討論,並為他們的組織識別可行的脫碳途徑。
每項產業洞察為那些希望可以更深入了解脫碳挑戰、關鍵槓桿、各區域政策與監管環境、成功因素、利益相關者與潔淨氫氣巨大潛力的領導者們提供初步的觀點—並提供可進一步探索的深度報告。
清潔氫為工業(化工、鋼鐵等)、重型運輸(航空、海運等)和電力生產等難以減排產業的脫碳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減排效果。
汽車產業是全球移動系統的基石,也是全球經濟的關鍵支柱。
化學工業在工業價值鏈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跨產業的永續知識、創新和需求發展。
與其他一些關鍵路徑或難以減排的產業不同,食品產業可以實現淨正向效益。
重型公路運輸業的脫碳需要跨產業合作和分階段的方法。
交通、建築、工業和其他領域的電氣化將成為實現淨零排放的關鍵支柱。
成功的綠色鋼鐵轉型需要多個利害關係人的參與。
由於價值鏈複雜,產業參與者應該擁抱系統性變革,而不是專注於漸進式進步。
Opens in new window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