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台北訊】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於 2025 年 7 月正式發布《金融業淨零標準》(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t-Zero Standard, FINZ),並將於 2027 年起取代現行準則,成為全球金融機構設定減碳目標的唯一依循。勤業眾信金融產業負責人楊承修資深會計師指出,FINZ 的上路象徵金融機構邁入「全方位深化」的淨零轉型新階段,影響範疇涵蓋放款、投資、承銷及保險等各項核心業務。
三大關鍵變革打造金融業淨零轉型加速引擎
一、碳盤查範圍全面擴大
除了放款和投資,金融業需將承銷、產險商品的碳排放,納入盤查與目標設定中。同時,也應同步揭露各項金融活動的溫室氣體盤查評估數據品質及盤查方法等,確保淨零承諾具體且可驗證。
二、制定具體氣候政策
金融機構應制定具體的氣候政策,包括承諾立即停止對煤炭價值鏈與油氣擴張的相關金融活動,最遲於2030年全面退出相關融資與保險。若資產組合存在顯著毀林風險,應最遲於續期驗證 (Renewal Validation) 時公布毀林應對計畫。此外,針對不動產資產相關金融活動,金融機構也應發布轉型或退場政策,停止對未達到「零碳就緒(Zero-Carbon-Ready)」之新建築提供金融活動,確保投資組合不助長高碳風險。
三、設定資產組合近期及長期目標
為實現淨零排放願景,金融機構需透過設定近期與長期目標,在降低資產組合碳排放的同時,提升與氣候目標的一致性。近期目標週期最長為五年,週期結束時應制定下一個近期目標並重新提交驗證,以確保金融活動持續朝實現長期目標推進。近期目標可透過「資產組合氣候一致目標(Portfolio Climate-Alignment Targets)」或「產業目標(Sector Targets)」兩種方式設定。持續提升「氣候一致」資產比例;最終在 2050 年前,讓至少 95% 的資產組合達淨零狀態,並符合 SBTi 最新準則。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表示,金融機構除設定目標,亦須重視資料揭露品質、毀林風險與不動產零碳就緒等細節。台灣金融業可結合金管會的「轉型計畫建議涵蓋事項」與「轉型授信審查參考指南」,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具體操作,形成在地化的永續落實方案。
FINZ 為金融業提供明確的資產組合轉型路徑,勤業眾信建議,金融機構應立即盤點業務範疇、調整氣候政策,並攜手投融資對象制定轉型計畫,以長期策略思維,掌握全球淨零趨勢,實現永續競爭力與永續淨零的願景。
勤業眾信金融產業負責人楊承修資深會計師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
Deloitte泛指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 (簡稱"DTTL"),以及其一家或多家會員所網絡及其相關實體(統稱為"Deloitte 組織")。DTTL(也稱為"Deloitte全球")每一個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對第三方而言此等法律實體彼此之間互不拘束。DTTL每一個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僅對其自身的作為及不作為負責,而不對其他會員所的行為承擔責任。DTTL本身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更多相關資訊 www.deloitte.com/about了解更多。
Deloitte 亞太(Deloitte AP)是一家私人擔保有限公司,也是DTTL的一家會員所。Deloitte 亞太及其相關實體的成員,皆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提供來自100多個城市的服務,包括:奧克蘭、曼谷、北京、邦加羅爾、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墨爾本、孟買、新德里、大阪、首爾、上海、新加坡、雪梨、台北和東京。
© 2025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