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人力资源运营模式不断演变,经历了从“人事部门”到“人力资源”再到“人力资本”和“员工体验”的转变,这标志着人力资源的业务影响力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的职能角色已经从必需的管理员发展为有话语权的支持者、业务伙伴,甚至成为可信赖的顾问。
如今,急速变化的时代对企业提出了很多深层次的要求,如更加敏捷、更具韧性、更有创新力,等等,而企业的转型和成长势必需要新型企业人力资源运作和组织模式来支撑,我们在《德勤2020全球人力资本趋势调研》指出,人力资源需要将其影响范围从传统的职能线扩展到整个企业和业务生态,并要将其关注点从员工扩展到组织,最终扩展到工作和劳动力本身,我们将这种转变称为“指数型人力资源”。
自此,我们对“指数型人力资源”这一未来重要趋势进行持续跟踪与研究,本白皮书《指数型人力资源:突破传统运营模式,提升人力资源专业效能》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特征,探讨指数型人力资源落地的条件及可能路径,以下是报告摘要:
指数型人力资源将突破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支持者、合作伙伴和顾问的角色。指数型人力资源转型需要的不仅是调整现有人力资源运营模式,或是在旧框架上添加新的角色、架构和技术,还需要采取一种远不止于重新设计流程和体验方法,以取得重要的工作成果。
指数型人力资源要求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企业内部重新构想工作。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仔细检查和重新构想工作,通过一系列实践(如拆分工作、利用技术、发掘可替代人才、创新渠道以及推动成果实现)来提升人才作用。
为了实现这个远大且必然的未来,指数型人力资源组织需要具备:
人力资源运作和组织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的“三支柱”运营模式下,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人力资源专家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运营部门的工作相对独立,仅负责其“各自”的工作内容,这样的运营模式正在被快速淘汰。
新兴的指数型人力资源超级岗位需要匹配新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典型角色的例子。
传统的人力资源能力模型及其以往所需要的能力要素需要进行根本性的重组,以便向指数型人力资源迈进,从而引领人力资源部门的发展。
每个人力资源团队通往“指数型 ”的道路是不同的。未来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还必须拥有十大指数型人力资源能力,这需要创新的、大胆的态度去接受它。
1. 有价值感——确保每个团队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明白他们所做的一切的目的、结果以及意义,价值感能够促进鼓励和授权,并带领团队实现他们共同的抱负。
2. 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及其需求,将客户及其需求作为每项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对客户有着广泛的定义(例如,广泛的雇员范围)。
3. 团队点燃者——围绕一个目标,凝聚成相对紧密的网状团队,共同提供商业解决方案。
4. 创新的思考者——不断考虑和研究工作执行与价值传递的新方法,对创造性的想法持开放态度。
5. 整合者——以完整的故事线为工作背景,了解各种联系,搭建连接桥梁,并将人、想法和倡议用共同的目标联系起来,实现流畅的工作体验。
6. 企业家——坚持不懈地探索机会、解决问题,发现并实施新的工作方法,使员工建立对目标产出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其达到更好的结果。
7. 以行动为导向——带着责任心去执行、测试和学习,并推动迭代设计和开发。
8. 具备数字化知识——拥抱数字化世界,设想和建立新的、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工具和工作方式。
9. 热爱数据——使用数据来理解和预测问题,热情地识别机会、诊断、测试想法、设计和改进解决方案。
10. 得心应手——运用各种实践来吸引和激励混合型团队(包括在当地的、跨区域的、甚至是分散在全球的全职、兼职、临时工、合同工、多代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灵活地完成目标。
每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会有一条通往未来的独特路线。成为“指数型”是这一旅程的关键部分。你的路线应该遵循迭代的方法,落实一系列 “小举措”,这些小举措相互依存,创造了从传统人力资源运营模式到指数型人力资源的逐步转变过程。
(特别致谢:感谢刘云婷、刘可、欧阳希泓、曾荻珈、袁芊芮、王馨雨等专家顾问在报告发布中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