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德勤发布《迈向净零:“绿领”群体在公平转型中的崛起》(Work toward net zero: The rise of the Green Collar workforce in a just transition)报告,探索在转向低碳经济过程中,实现劳动力技能变革的可能性。
全球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进程将引发人才变革。新兴劳工群体——“绿领”(Green collar)正在崛起和演变,不断重塑劳动力市场、技能要求和就业前景。德勤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有超过8亿个(约占全球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工作岗位极易受到极端气候和净零转型的影响;但随着跨领域协同、有效减碳措施和主动政策落地,到2050年有望新增超过3亿个“绿领”工作。德勤经济研究所基于自主开发的D.Climate模型,搭建“就业脆弱性指数”(Job Vulnerability Index),探讨经济体如何在气候转型中化危为机,推进劳动力转型。
德勤在此前《全球气候变化转折点》(The Turning Point: A Global Summary)报告中的分析表明,如果不控制气候变化,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3摄氏度,全球各地的增长都将放缓,显著影响生产力、就业机会及社会福祉;到2070年,全球经济损失可能达到178万亿美元(按现值计算)。
图1:分析脆弱性的框架
极端气候和经济转型的冲击将产生“双重风险”,其中农业、传统能源业、重工业和制造业、交通及建造业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这两重风险带来的经济影响都会随时间上升。如无系统性的脱碳计划来减轻这些影响,各地区、行业和劳工群体将承担不平等的气候变化和转型成本。其中,气候变化对亚太地区和非洲的影响尤为严重。以印度和中国为例,约40%劳动力身处易受气候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也正是经济活动、增长和就业的交叉影响增加了劳工和就业的风险。
这些地区在全球变暖中遭受最高的风险;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集的高排放行业将其曝露于最高的物理气候风险下。如果计划不周,这些行业也极易受到净零排放转型的影响。对此,政府协同是确保转型高速有效、规模化推进的关键,有助于最大化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减缓气候影响本身、降低对弱势劳工的成本。
德勤分析了在两种不同的转型情景下,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被动转型 |
主动转型 |
|
情景 |
|
|
经济 |
|
|
劳动力市场 |
|
|
净零转型将催生新职业类型和具备新技能的劳工——“绿领”人才,以填补转型和新兴行业的需求。决定劳工是否成为“绿领”的并非行业、地点和技能,而是脱碳进程如何影响其工作和技能。
当前经济中有两类工作将受主要冲击:
未来“绿领”由三类工作构成:
图2:构成“绿领”劳动力的工作类型
当前决策将为工作方式和类型的结构性调整奠定经济基础,不作为则将推迟劳动力市场转型、延迟获取“绿领”带来的就业红利(Job dividend)。随着脱碳进程提速,投资将从排放密集型活动转向低排放活动,这一时期创造的大多数工作将支持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同时小部分新职业开始出现。德勤基于2050年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分三个阶段分析“绿领”转型对各职业类别的影响:
图3:2022-2050年核心职业类别变革的时间线
技能是转型过程中控制冲击风险、增强就业路径的资本。德勤发现,在中短期内,当前劳工已经具备并应用新兴净零工作、转型变革型工作中80%的技能,且不太可能随经济脱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余20%的技能源于特定工作和劳工的现有技能不适用于净零情景,转型对其提出新的技能要求。因此,随着“绿领”崛起,预计相对较少工作会立即遭受净零转型的负面影响(如部分排放密集型的工作),而再培训和升级这类劳工的技能对其进入新岗位至关重要;而对于经济体中大部分劳工而言,经济脱碳不会大幅改变其岗位所需的技能。
图4:技能提升是进入新职业的有效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德勤提出了“绿领”劳动力的政策议程,协助各国政府都应在脱碳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和劳工把握全球脱碳转型机遇,实现公平转型、创造就业并升级技能。本报告提供了全球性的视角,但鉴于各地区/国家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路径不一,各国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脱碳进程、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来推动转型、研判所需技能,并因地制宜地设立政策框架。
议程包括五点:
1. 减排目标:设定有雄心的中期减排目标
在转型的早期阶段,受限于成本、受益者的性质和投资要求等障碍,仅靠私营部门不太可能实现所需的减排要求。这意味着全球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刺激和引导投资到能够带来强大和公平的经济红利的经济领域中。为此,从现在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需要严格和具有雄心的中期减排目标。明确界定和实施的中期减排目标可以指导行业、企业和个人做出有效的投资决定,以实现及时、协同的转型。掌握正确的减排时机是积极转型的关键,这将提升劳工福祉,并降低整个经济体的转型成本。
2. 产业战略:采用“系统协同”视角,支持新兴产业
“系统协同”指政府、行业机构、企业、研究和教育机构相互协调、共同设计、资助和交付与脱碳相关的经济成果。应对气候变化、加速净零转型及搭建新经济体系有赖于“系统”内各层级的协同合作。这一“系统”不受产业、市场、活动等框架来定义边界,而由经济目的牵引或由产业链的相关元素组合构建。例如,能源系统中各种核心产业(如化石燃料)提供上游的制造业中使用的能源;因此,能源系统脱碳将带来制造系统内的减排。以此为例,各个行业都可以被重组为一系列复杂、相互关联和依存的系统,串联供应链上下游的产业;同时,各系统拥有工业和供应链等共同元素。
因此,德勤建议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采纳“系统”视角,集中设计、支持和交付各系统的变革目标并主导推进成果,考虑“到2050年,能源、交通、制造、农业和土地使用系统的目标情况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以确保这些系统本身及其劳动力的增长?”等问题,通过对系统的改造和投资来支持减排和经济增长。这一视角不仅关乎工业政策,更是对经济、劳动力发展、长期增长和共同繁荣的通盘考虑,意味着基础设施、产业战略必须携手并进,而劳工技能是系统转型的关键投入。
3. 创造高附加值工作:开拓新技能转型路径,助力人才流入新岗位
劳工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可以转移到经济的其它领域,从而产生更广泛的价值。公平转型可为受冲击的劳工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路径,保持甚至提高其经济参与度和生活水平。这意味着转型时期的新工作和技能途径必须提供至少同等的薪资、工作条件和保障,认同劳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并考虑到部分劳工转换工作地点的需求,在不同区域甚至偏远地区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以此稳定劳动力、平衡人口分布,避免区域衰退或经济、社会不平等。政策应当充分前瞻和预防这些风险,并在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健康和社会政策中纳入脱碳相关考量。
4. 培训机制:培养成长性、适应低碳经济的技能
如果未能对劳工培养所需的技能,从长远来看,将负担更高昂的减缓、适应和转型成本。政府应当利用教育和培训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杠杆以及就业的有效路径,提升和再培训劳工和学生高增长领域急需的技能。为此,教育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赋能经济转型:
5. 技能重组:针对不同劳工群体特性,提供差异化政策协助
政策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产业的劳工及其技能特性,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在积极转型情景中,可以在将劳工分为不同“群体”的基础上,在劳工政策设计中充分考虑各地区、行业和群体的特性。
德勤将劳工分为以下群体,并针对各自难点提出政策建议:
1. 岗位受到直接冲击的劳工:政策聚焦中短期内可能受到冲击的劳工,包括:
2. 技能错配的劳工:政策聚焦需要提升技能,以留在当前岗位或过渡到新工作的劳工,包括:
3. 未被充分利用的劳工:政策聚焦经济中未充分参与劳工市场、释放潜能的群体(如妇女、青年、移民、原住民和残疾人),引导他们就业或接受融入“绿领”劳动力的培训,以系统提升边缘化群体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
4. 需要引导的劳工:政策旨在纠正的市场失效,即具备技能的个体未被引向最亟需的经济领域(职业、行业或地点);其关键在于增强雇主和雇员双向的“市场信号”(Market signalling)。
分群体应对的方法不仅增进劳工转型的公平性,也为工业和企业提供应对新经济趋势所需的技能,将劳工引向最紧缺的领域,助力净零转型、最大化经济价值。关键点是如何设计劳动力流动政策,以此支持“系统协同”和教育系统改革,以确保长期的就业增长。
如您有任何对于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相关服务的问询,请发送邮件至cncsivp@deloitte.com.cn,我们将尽快予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