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年,2025年是中国能源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7月9日,德勤中国在北京举办《“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解析未来五年全球能源发展的主线与趋势。报告指出,“十五五”期间,全球能源结构将深度调整,清洁能源投资与新兴市场需求持续上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演化建立新的供应体系;中国既面临国际规则重构的外部挑战,也承载着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内在需求。
发布会上,德勤中国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主管合伙人吕岩表示:“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步入一个新阶段,结构重塑、主体多元、技术驱动将成为未来五年的核心趋势。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而东移,亚洲、非洲、中东成为能源消费与技术应用的主要增量市场。在这一进程中,保障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仍是所有国家不变的核心逻辑。”
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与制造大国,将在“十五五”期间继续全面实施绿色转型政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共进、协同演化。一方面,传统能源作为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仍将在电力保供、工业支撑、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发挥“压舱石”作用,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另一方面,风光、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形态加速成长,推动中国自身及全球脱碳进程,也孕育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
报告通过对全球能源系统重构、化石能源高效转型及新能源发展新周期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分析,对中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产业机遇进行了前瞻性预测。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地缘格局、投资流向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区域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深度嵌入全球体系之中,尽管转型节奏受短期扰动影响,但多极贸易与技术协同正推动能源系统迈向更具灵活性、韧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过程中可见四大趋势:
化石能源高效转型
在全球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化石能源虽不再处于增量核心,但其在能源安全、产业支撑和经济韧性中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73%。“十五五”期间,中国的化石能源将在双重压力下迈向高效转型,不仅需要稳定供应与保障基础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也必须提升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以回应政策约束与市场诉求。未来化石能源的关键词不再是简单的“退出”,而是“提效、降碳、重构角色”,其转型将成为能源体系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
化石能源高效转型过程中可见三大趋势:
新能源发展新周期
与传统能源不同,新能源产业将迈入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周期。 “十五五”时期将是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攻坚期,中国新能源内部逻辑将从单点发力走向“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协同。新能源开发主体结构也将呈现地方能源集团加速崛起,形成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多元协同的新格局。
新能源发展周期中可见五大趋势:
吕岩建议:“迎接‘十五五’,中国能源企业需在全球能源系统重构与国内转型需求的双重压力下,精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优化产业结构与拓展全球布局中找到关键的发力点,通过政策适应、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积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