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財務與影響並重 雙重重大性如何重塑企業永續評估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 / 陳世婷會計師

 

「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一詞首見於歐盟委員會在2019年發布的《非財務報告指南:氣候相關資訊補充報告(Guidelines on non-financial reporting: Supplement on reporting climate-related information)》。有別於過往重大性評估聚焦於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單向影響,而忽略了企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雙重重大性更強調企業價值與大環境之間的雙向衝擊,提供更宏觀的商業策略考量。若能以雙重重大性的核心概念為評估框架,將使企業在未來營運方向與各方利害關係人之期望更趨一致。

雙重重大性由「財務重大性(Financial Materiality)」與「影響重大性(Impact Materiality)」所構成,企業需從兩個層面評估影響:

  • 財務重大性:從外部因素看企業,分析永續議題如何影響其財務表現與價值。
  • 影響重大性:從企業內部看外界,評估其活動對環境與利害關係人造成的影響。

財務重大性強調企業自身的財務表現與價值創造,以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如何受益為考量,企業得以由外而內檢視永續議題及潛在風險與機會,從而影響公司短、中、長期的財務績效,而在評估財務重大性時,可參考指標如「發生機率」與「財務影響幅度」。

影響重大性的範疇不僅包含企業營運的直接影響,也包含上、下游的價值鏈,並從嚴重性、規模、範圍與可能性等角度切入。在衡量影響重大性時,企業可參考「發生機率」與「影響程度」等指標,其中影響程度可參考「影響規模與程度」、「損害的不可回復性」、「影響範圍」三個維度,最後加入時間因素,整理兩重大性在短、中、長期內牽涉的議題,做為其重大性議題排序的參考。

雙重重大性評估大致可分為下列四步驟:

  • 了解價值鏈與利害關係人
  • 透過雙重重大性定義永續議題
  • 鑑別與評估相關議題的影響、風險與機會
  • 整合納入企業整體的營運策略

雙重重大性不僅是對企業財務影響的評估工具,亦為企業理解與應對外部環境與社會的關鍵方法,此種雙向考量能協助企業在價值鏈中評估更全面的風險與機會,及早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灰犀牛(已存在、顯而易見,卻被忽視)與黑天鵝(發生機率極低且難以預料,卻仍然發生)的事件,確保企業穩健永續地經營。

因應雙重重大性,勤業眾信提出以下觀點與建議:

一、執行價值鏈分析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企業應建立與應用雙重重大性之架構,分析其營業活動與價值鏈,根據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嚴重性、規模、時間維度,衡量不同階段所需因應的風險。在風險排序後,建立利害關係人參與機制,訂定管理方針,並確立與整合各方溝通管道。

二、雙重重大性對於管理與治理階層的意涵:

雙重重大性強調管理與治理階層皆應重視企業績效與重大性議題。經營團隊需聚焦議題鑑別、目標制定、管理及導入營運決策,而董事會應定期檢視重大性評估結果,將ESG議題納入議程並深入審查鑑別之內容,以降低潛在風險及提升企業長期價值。

 

( 本文已節錄刊登於 2024/12/26 經濟日報 經營管理 )

你覺得這個有幫助嗎?

感謝您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