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美越關稅調整揭示新風向 台商投資布局須超前部署

勤業眾信提出四項策略建議 協助台商因應供應鏈風險與市場轉機

【2025/07/15,台北訊】美國對等關稅稅率已在近日陸續出爐,再次引發全球經濟動盪;特別是美國針對高科技、AI、綠能產業課徵高關稅,掀起了新一波科技關稅戰,加深了「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主流趨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5)日舉辦「美越貿易變局下台廠因應之道」論壇提到,越南憑藉勞動力優勢、區域經濟整合與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已成為亞洲投資熱點。2024年美國對越貿易逆差達1,235億美元,使其成為美國推動對等關稅與供應鏈去中化的重點對象。儘管目前對等關稅自46%降至20%,但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仍課徵40%「轉運關稅」,顯示未來企業須面對更嚴格的原產地與技術來源追溯要求,供應鏈透明度將成為合規關鍵。面對最新的美越貿易新政及國際稅制變局對台商的實質影響,勤業眾信前瞻性盤點潛在風險並提出四個建議,協助企業強化未來營運韌性。

台商應對關稅挑戰,四項行動方案協助穩定供應鏈配置

勤業眾信國際租稅服務資深會計師許嘉銘表示,這波貿易與稅務新政對深耕越南的台商而言,無論在營運成本、供應鏈合規還是技術來源追溯性都是實質挑戰。特別是越南當地供應鏈尚未完全健全,部份原物料仍高度仰賴中國大陸進口,若未及早強化在地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市場分散能力,未來面對制度突變將更易暴露營運風險。針對此趨勢,許嘉銘建議在越南深耕的台商可考慮以下四點因應策略:

  1. 加速供應鏈本地化與認證規畫:主動盤點現有供應商原產地結構,提前佈局符合「原產地可追溯」的在地供應鏈,並評估取得相關認證(如Form D、C/O證明)以減少稅務風險。
  2. 善用政府補助資源以分散轉型成本:申請行政院核定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總額達930億元,涵蓋金融支援、研發轉型、拓銷補助與租稅優惠,有助企業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3. 強化與美國客戶的溝通與法規透明配合:主動與美方進口商確認合規需求,提前調整報關資料與文件準備流程,降低稽查與延遲風險。
  4. 多元化市場與製造據點:針對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台商,可評估拓展其他自由貿易協定涵蓋國家的出口市場,或尋求其他具FTA優勢的製造據點,分散貿易衝擊。

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營運長潘家涓指出,隨著美國關稅政策的陸續公布與調整,全球經濟前景以及企業對關稅的因應策略也日趨明朗。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憑藉穩健的經濟動能與相對穩定的政經環境,成為近年台商推動新南向投資的主要地區之一,亦為該區域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儘管政策面仍存在不確定性,設廠於越南的台商可望因其價格競爭優勢而受惠。面對國際變局,台商應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無論是善用越南本地的關稅優勢,或採取多元布局策略,皆可透過策略性併購以因應潛在的關稅與營運風險,進一步推動短鏈佈局與數位轉型,將外部挑戰轉化為成長動能。

Deloitte越南全球華人服務及稅務部副總經理黃建瑋表示,隨著越南行政架構重整與稅制改革密集推進,加上美越雙邊貿易進入關鍵轉折期,企業應重新審視其供應鏈佈局與稅務風險控管策略。建議企業建立完善的原產地與關稅應對機制,並強化整體稅務合規體系,以應對日益嚴格的稅務核查趨勢。未來,企業將面臨轉運風險管控、稅務優惠資格重審,以及增值稅退稅程序調整等多重挑戰,唯有及早進行全盤規劃,方能有效應對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資策會國際合作發展中心主任王志翔指出,全球供應鏈正面臨貿易政策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交織的複雜局勢。美國針對越南商品實施對等關稅與轉口稅,影響台廠生產與出口成本,越南雖目前仍具備製造優勢,但基礎設施壓力與勞動成本上升等問題亦漸浮現。中心表示,近年不少企業積極制定中長期策略加強供應鏈韌性。同時,數位轉型與AI技術導入也被視為提升彈性與供應鏈透明度的重要方式。面對全球ESG規範日趨嚴格,企業亦逐步將永續策略納入海外布局與營運管理之中。王主任建議,台廠可就中長期供應鏈韌性、法規符合與成本控制等多面向進行規畫與準備,以因應未來更為動盪的全球環境。

勤業眾信今(15)舉辦美越貿易變局下台廠因應之道論壇。(左起)Deloitte越南全球華人服務及稅務部副總經理黃建瑋、勤業眾信國際租稅服務資深會計師許嘉銘、勤業眾信市場發展營運長龔則立資深會計師、資策會國際合作發展中心主任王志翔、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營運長潘家涓

勤業眾信市場發展營運長龔則立資深會計師

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營運長潘家涓

資策會國際合作發展中心主任王志翔

Deloitte越南全球華人服務及稅務部副總經理黃建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