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分析

2024 醫療照護產業展望

勤業眾信每年以年度趨勢議題探討醫療照護產業的動向,今年度報告提出在2024年醫療照護產業應更加關注「人工智慧、成本和可負擔性、醫護人員短缺、社會照護、永續未來」五大關鍵趨勢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持續顯現、勞動力普遍短缺、成本不斷上漲,導致全球醫療照護機構承受的壓力隨之增加。同時,受到人口結構、技術進步和醫療照護服務模式不斷演變,醫護人員的人力資源結構正在經歷一場重大變革。全球醫療照護產業將受到創新技術、成本管理、醫護人力資源的彈性、社會關懷融合和永續發展影響而形塑出未來樣貌。

 

一、人工智慧(AI)驅動醫療照護產業變革

醫療照護產業面對極需降低成本、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醫護人員短缺之問題,此促使醫療照護組織採用新興技術以填補相關缺口。

  • 精簡行政事務:AI所帶來最大且最直接的影響在於可精簡行政流程和減少醫療照護支出。
  • 提高醫療服務品質:透過AI分析患者的健康檔案、預測患者的預後情形、為患者和醫療照護提供者推薦適合的治療方案。
  • 擴大服務可及性:AI可望為智慧診斷、個人化醫療照護方案、人口健康管理三個關鍵醫療領域提供協助。
  • 建立可信任的AI:透過使資料透明、演算法可解釋性、可靠的人工智慧提高其可信度。
  • 監管挑戰:各國政府致力建立有效的AI相關監管制度,但由於各規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故也為醫療照護機構帶來更多挑戰。
  • 負責任地部署AI:公司須採取措施以確保人工智慧的使用及相關流程透明且可審查,實踐強而有力的人工智慧治理方案。

 

二、解決醫療成本和可負擔性問題

面對醫療照護成本不斷上升,醫療照護組織如何確保在維持服務品質和可及性的同時控制成本為重要關鍵。

  • 勞動力成本上升、大規模通膨和醫療機構的維護成本皆為導致醫療照護成本上漲的原因,且各國正採用不同的醫療支付模式來支付日益上漲的成本。
  • 醫療服務可及性與可負擔性有關:醫療成本上漲導致醫療照護服務的可負擔性下降,同時可負擔性也可以反映國家對醫療照護服務和系統的投資水準。
  • 醫療旅遊:作為降低醫療成本的一種手法,目前已愈發受到企業和保險公司青睞。
  • 制定新策略因應:醫療機構應聚焦改革醫療服務方式、優化營運模式、優先進行人力投資、採用數位策略來進行組織變革。

 

三、應對迫在眉睫的全球醫護人員短缺問題

受到醫療照護服務模式不斷演變、人口結構變化、人才儲備有限和醫護人員職業倦怠,全球各地醫療照護機構均面臨醫護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

  • 臨床醫師職業倦怠是造成醫療照護產業勞動力短缺的主因之一。
  • 信任對醫療照護機構至關重要,也是有效提供醫療照護服務的關鍵。
  • 提高臨床醫師薪酬和重建信任,有助於防止人才流失和減少醫療照護機構的長期勞務支出。
  • 醫療照護機構可借助技術處理行政事務等,緩解導致職業倦怠的因素。
  • 若欲改善人才招募和留任情況,醫療照護機構需考慮轉變其醫療照護模式並重新規劃工作內容。

 

四、發揮社會照護作用

醫療照護機構從單純提供傳統醫療服務,擴展至全方位的社會照護,並朝實現以預防為主的「全人健康」模式邁進。

  • 賦權社會照護工作者:多個國家政府正致力於改善照護人員的招募、留任、培訓與職涯發展制度,以打造更具韌性的社會照護人才庫。
  • 為高齡化人口提供支援:透過積極地解決目前的實際照護需求,醫療系統可避免在未來採取成本更高昂的介入措施。
  • 改善未獲得足夠服務之人群的健康狀況:政府需確保在醫療照護服務不足的人群中,公平分配對健康社會決定因素的投資。
  • 適應數位服務:透過科技協助為各類人群提供照護服務,達到健康平等同時彰顯包容性。

 

五、塑造永續未來

永續已成為醫療照護產業發展的關鍵考量因素,相關機構正積極地實踐永續發展,以減少碳足跡與確保負責任地使用資源。

  • 依環境需求提供永續醫療服務:各地的工作環境大不相同,醫院依環境需要增強營運韌性,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穩定性。
  • 脫碳投資初見成效:醫療照護產業透過減少醫療設施產生的直接碳排放來實現脫碳。
  • 打造永續供應鏈:創建可隨環境、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而靈活調整的供應鏈。
  • 減少整體價值鏈的浪費:藉由優化供應鏈、進行臨床創新、生產低碳藥品、提升運輸效率的方式來減少浪費和實現減少碳排放。
  • 衡量永續成果:衡量環境影響並與同產業進行比較和學習,以促進建立更加永續的未來醫療照護體系。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