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四五行业研思】科技及电信:创新驱动全方位自主革新

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企业将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渗透全行业,同时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深化国企改革、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走出经济转型发展路子。在“新基建”中,加速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重之重。在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新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也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资金需求,特别是以下技术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 5G加速:5G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是“新基建” 的领衔领域,无论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5G+的应用将促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智能终端设备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海量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上层业务解决方案、安全技术等。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全球加快布局5G的大环境下,国内5G建设落地速度有望比计划提前。5G将以万亿级美元的投资拉动十万亿级的下游行业经济价值,并带来商业模式的演进或重塑。5G以更快的传输速度、超低的时延、更低功耗及海量连接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催生和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在交通、能源、制造、教育、医疗、消费、休闲娱乐等行业带来新的参与者,促进传统商业模式演进、甚至是颠覆性的重塑,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除了5G网络设施的支持,行业应用的演进或重塑还需要依靠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视觉技术、传感技术等多项基础技术及无人机、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等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一起合力完成。
  • 新一代人工智能扩张: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基于环境自适应、自博弈、自进化、自学习正在形成一个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类脑智能等。尤其是高层将人工智能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后,未来在融合发展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全方位变革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有望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将全方位商业化阶段,并对传统行业各参与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各行业的生态。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参与企业管理流程与生产流程,企业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企业实现了较为成熟的智慧化应用。这类企业够通过各类技术手段对多维度用户信息进行收集与利用,并向消费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优化洞察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第二层是行业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造成传统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根本性改变。人工智能的参与导致上游产品提供者类型增加,同时用户也会可能因为产品属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由个人消费者转变为企业消费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第三层是人力变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减少企业员工数量。此外,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取代从事流程化工作的劳动力, 导致技术与管理人员占比上升,企业人力结构发生变化。

  •  新一代物联网增长: 新型技术和新型产业深度融合将全面应用于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及其他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大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及管理,将全面应用于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慧农业等场景。随着此前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工业互联网将迎来大幅增长,助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按照工信部“三步走”战略推进,2025年属于第一个规划期,重点是进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5G+工业互联网”将是投入的突破口。
  •  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工艺”: 在高科技的关键领域如半导体,我国离实现自主化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要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一方面需要在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 同时抓住“新基建”机遇,保持中长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大数据+云成水电: 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与云成为如同水电般的基础设施: 以大数据为基础、模型与算法创新为核心、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为支撑。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因此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建立数据中心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从地域结构上看,北上广深增长空间有限,但周边省市数据中心的投资需求将显着增多,另外一些环境适宜、电价优惠、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如西北、西南等,数据中心也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科技型国企的创新发展

相比于外资和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国有企业并不具备传统的优势,亟待进行国有企业科技体制改革。尽管目前科技型国有企业已经达成了共识,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在执行层面上,仍然缺乏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和产业原始创新。因此,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型国有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需同时处理好公司治理与科技创新问题,以提升竞争与创新效率。

在公司治理方面: 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型子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探索创新。包含推动科技型企业董事会建立;涵盖选聘、管理、考核、评价、退出等机制,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落实科技型企业董事会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同时, 在健全用人机制方面, 科技型企业应当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科技型企业工资总额可实行单列管理,不与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此外大力推行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骨干员工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在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方面: 将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建成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支持和带动其他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实现融通创新等。

在创新竞争方面: 围绕产业链对创新链进行部署,有效运用新技术,发挥技术最大化效益。同时,立足于产品完整技术链,降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型国有企业应从单一关注比较优势转向关注竞争力优势转化,将当前与长远,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好。

在提升创新效率方面:注重协同创新,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将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打破,促进深度合作,将各项创新要素,如“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型国有企业应立足于国际化高度,加强技术创新,更好地与国际发展接轨。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