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2024年第一季度CFO速递

第13期

发布日期:2024年4月16日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显现出明显变化,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向依靠内需和新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中国正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同时稳定传统消费,鼓励传统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并强调推动民生类服务的消费扩容提质。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造中国新增长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定量目标重回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绿色低碳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的规范性,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家证券交易所一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同时外部施压推动企业思考能源使用效率和提升与气候相关的管理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赋能。

  • 顺应“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企业应做好哪些合规及信息披露方面的准备?应对双重重要性评估挑战,会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开展产生哪些影响?
  • 人工智能时代,首席财务官应如何平衡好前沿技术的潜在价值和风险?
  • 企业应如何全面衡量员工绩效?如何确保“人”的可持续价值创造?

本期CFO速递聚焦上述议题,希望这些摘录和总结为企业决策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首席经济学家观察

保护主义势头下中国经济如何“先立后破”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就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分享了他的观点:

  • 今年的关键经济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GDP增速、通货膨胀和预计赤字(因为货币宽松的空间相对受限)。关于“5%左右”的增长目标,我们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但考虑到今年低基数效应消退,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 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较为积极,通货膨胀表现不出意外地保持低位。如果一季度的经济趋势持续下去,未来增长可能更多会依赖外部需求。从企业层面看,受美国关税、供应链重组以及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倾向于开拓海外市场。对于消费者和企业而言,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各类设备更新有助于扩大内需,但这样的方案不太可能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
  • 当前中国在出口环境上面临保护主义风险,而且这一风险已在主要贸易伙伴中逐渐加剧。从长远来看,外部环境的保护主义浪潮可能会推动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市场的本地化,但在短期内,这将提高贸易冲突再次爆发的风险。除了保护主义,中国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还在于美联储——强劲的美国经济让美联储推迟了降息时间表,但强劲的美元和高利率约束了中国央行的降息空间。

 趋势与展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与行业展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对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体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更加清晰的体现。基于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观察,我们将从宏观和行业角度展望未来中国的政策重点,以及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2024年政府工作目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2023年政府目标

2023年实际值

2024年政府目标

GDP增速

5%左右

5.2%

5%左右

CPI增幅

3%左右

0.2%

3%左右

单位GDP能耗

继续下降

-

降低2.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200万人左右

1244万人

12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5.2%

5.5%左右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M2增速

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9.7%

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赤字率

3%

-

3%

数据来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Wind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洁务实,呈现出“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政策方向。

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考虑到今年低基数效应消退,因此这一目标整体较为积极,体现了“以进促稳”的总体要求。政府对就业和民生问题也相当重视,将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目标设定在“1200万人以上”,是历年来的最高值,并强调“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这也意味着要更好发挥服务业和平台经济吸纳就业的作用。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逻辑显现出一些愈发明显的变化,原先主要以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一方面,要注意基建投资面临回报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关注出口正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欧盟启动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或将导致惩罚性关税;部分国家抵制去工业化,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对竞争的排斥。以上因素意味着对于出台2008年那样“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要相当谨慎,因为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会更加棘手。

在宏观政策方面,今年报告提出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以及提质增效,并且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去年发行1万亿元国债的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体现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目标。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通胀水平持续较低,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将由紧缩转向宽松,中国仍有较大的政策发力空间。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重点任务方面,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要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内需、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五大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重点

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

截至2024年3月31日,以新股融资额计算,纽约证券交易所取得第一名,纳斯达克紧随其后。瑞士证券交易所和印度证券交易所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在多家大型制造与科技、传媒及电信公司上市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排名中获得第五位。

随着多项监管措施颁布出台,内地新股活动于2024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放缓。与过去两年的表现相比,2024年全年A股新股市场势将显著放缓。长期来看,这些监管措施将为市场设定了更高的基准,将股票市场更多红利发放给整体经济,必将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体经济增长作出更多的贡献。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2024年A股新股市场将会有115至155只新股上市,共融资1,390至1,660亿元人民币,每个板块的新股数量将会减少。上海及深圳主板将会有25至35家公司新上市,融资740至840亿元人民币;创业板将以35至45只新股,融资300至370亿元人民币;上海科创板会有20至25只新股上市,融资280至350亿元人民币;另有35至50只新股会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70至100亿元人民币。而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香港将有80只新股上市,融资1,000亿港元。

尽管预计中国内地会推出不同的经济刺激措施,香港也会陆续推出促进香港股市流动性及竞争力的措施,然而未来三季度美国减息的时间表将会成为引导资金流向并成为推动香港新股市场在2024年反弹的一大因素。从A股上市改赴转战港股上市或成为趋势。2024年首季A股新股活动放慢,中国公司继续准备到美国上市。德勤预计,会有更多原定于内地上市的企业计划改往美国上市,以一个更理想的时间表募集资金,其中大部分会于美国总统大选举行前完成在美上市。

 专精与实务

亚太地区首席财务官新一轮要务

当前全球各地区的企业都面临着经济波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等问题。德勤亚太各成员所对276名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和东南亚5个经济体的首席财务官发起了调研,探讨了首席财务官优先事项、对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各类挑战的应对策略。调研显示,亚太首席财务官们对于区域经济前景总体持乐观和中立态度。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首席财务官的角色和职责正在不断扩大,并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者。

中国及亚太地区首席财务官调研结果

在对区域经济前景的看法上,亚太各地首席财务官整体持乐观情绪,并将在2024年重点聚焦增长收入(62%)、控制成本(56%)和提高生产力(37%)。实现收入增长(70%)和控制成本(49%)则是中国首席财务官的重中之重。

随着各区域监管对气候变化的态度逐渐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披露,亚太许多企业正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调研结果显示亚太地区有过半数(56%)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已就ESG相关事项做好了准备。技术和法规的变化影响着亚太地区首席财务官的工作重点,实现财务、业务和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借力前沿技术创造价值,CFO们应当这样做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领域爆发出惊人的应用潜力,从帮助企业进行自助服务到企业资源规划,处处都能窥探其身影。然而,担忧的声音也时常出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如其承诺的那样出色?企业投入技术研发回报又如何呢?是否有其他新兴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近日,德勤发布《关键时刻系列:财务领域的指数级增长新技术》报告,着重分析了新兴技术给财务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围绕“如何在未来更加妥善地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财务领导者提出了建议。

报告回顾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应用于财务领域的经典场景。人工智能的逻辑自动化可以帮助企业精简财务流程,例如发票处理和账户对账,并对风险进行细致的智能评估;此外,其文件处理能力也同样不容小觑,可以自动从发票、采购订单和合同等财务文档中提取和分析信息。与人工智能同时期出现的机器学习则更好地帮助了企业建立智能供应链、预测大体量的数据,并检测漏洞。在税务合规方面,机器学习不仅能识别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漏洞,更能在减少税务部门合规和评估风险方面用于核对数据的人力成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自主进行财务场景建模建立智能头像实行场景监控,未来或可用于战略财务、业务财务、运营财务等更多应用场景。

报告还展望了增强现实技术、数据孪生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可能对财务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技术的同步发展能够帮助企业对其财务决策进行评估设计和布局,并准确地识别出其内在风险。

德勤认为,企业领导者和财务决策者在财务领域要采取相应措施,平衡好人、技术、数据的治理和控制,从而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准备好人才和组织,统筹好目标,并学习有关新兴技术操作的技能,以便在未来更好的适应新兴技术,并成功应用。

第二,严密监测新兴技术的实施,抓住时机,升级企业资源规划,赶在竞争对手之前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

第三,严格把控和监管新兴技术使用的数据来源,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建立完善、正规的管理和检测体系,在符合道德标准的前提下,支持技术的发展。

第四,通过设立针对此类应用的相关措施,加强对新兴技术的治理和控制。尤其是在未来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下,防范针对企业的潜在网络威胁,从而安全、快速地实现技术发展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新前沿:德勤解读双重重要性原则

2024年2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首次明确提出了双重重要性(Double Materiality)原则。该意见稿指出,披露主体应当结合行业和自身业务特点,在本指引设置的议题中识别每个议题是否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影响(简称“财务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相应议题的表现是否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下简称“影响重要性”),并说明对议题重要性进行分析的过程。

重要性(Materiality)评估是确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应披露的议题以及与这些议题相关的影响、风险与机遇的起点。在双重重要性中,影响重要性是指与企业有关议题对环境或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该定义的范围不仅包括企业直接影响,还包括上下游价值链以及其他商业关系产生的影响。财务重要性是指与企业有关议题对企业发展、财务状况、现金流、以及融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主要用来评估风险或机遇。影响重要性与财务重要性通常相互交织。企业确定重要性议题后,应根据信息重要性,确定每项重要性议题需要披露的信息。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企业管理报告的一部分,其发布频率通常为每年一次。

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中,双重重要性评估对许多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企业不仅要审视自身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还要深入理解这些影响如何反过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长期可持续性。然而,正是这一挑战,也指明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在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面对全球越来越多的监管要求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提前准备,积极应对双重重要性的评估,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双重重要性评估步骤概述

 人才与发展

2024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聚焦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2024年年会上,德勤分享了《2024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呼吁企业领导者关注信任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了七大人力资本趋势,旨在揭示业务与人才产出如何共同助力组织获得成功。报告调研分析指出,在推动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进展的组织,其实现预期业务和人才产出的可能性将会翻倍。

高管和员工都在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

优先考虑“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员工创造价值,包括提供更多福利、提升就业能力和促进公平。然而,仅有41%的员工认为组织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员工普遍认为,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以及新兴技术对岗位的威胁,是组织推动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

以数据和信任重新定义“人的价值创造”

在当前复杂异变的工作环境中,工时和任务时长等传统生产力衡量指标已不足以全面评估人的价值创造。技术和数据收集方式的进步为组织带来了更有效的衡量指标。随着数据的增加,组织越来越需要打造透明的数据实践以建立员工信任。

智能技术飞速进步,员工更需组织支持

人工智能和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彰显了组织支持员工发展好奇心、同理心等可持续人才能力的重要性。大多数(73%)受访者指出,人类想象力与技术创新保持同步很重要。为此,组织应该鼓励开展数字化创新,推动员工获取心理安全感,并在尝试新技术时充分发挥才能。

鼓励组织拥抱更加多元的“子文化”

在秉持组织价值观的同时,员工还希望自主地根据团队所需构建特有的“子文化”。人力资源部应在整个组织层面打造“人才专精”能力,确保适时为业务发展提供相应技能,而不仅仅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职能部门。

阅读详细报告:2024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

联系我们

如需查询,请与您熟识的德勤合伙人联络,或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络。

施能自
副主席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5888
电子邮件: normansze@deloitte.com.cn

杨颖
合伙人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
电话: +86 10 8520 7822
电子邮件: megyang@deloitte.com.cn

金睿
合伙人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
电话: +86 21 2316 6317
电子邮件: mijin@deloitte.com.cn

孙博
高级经理
德勤中国首席高管菁英中心
电话: +86 10 8512 4866
电子邮件: bsun@deloitte.com.cn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styling script that us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the page is activated.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