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loitte Research Monthly Outlook and Perspectives

视角

德勤中国研究《月度经济概览》

第五十五期

2020年3月16日

经济形势观察

针对性财政刺激配合有序复工

上周末,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水准,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以稳定金融市场。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态势加剧(特别是欧美),全球金融市场在过去两周内出现剧烈波动,股票价格和债券收益率下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探底0.4%,最近又上升到近1.0%)。IMF和OECD都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降低了0.5个百分点。在经济下滑的风险下,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央行开启了新一轮降息,其他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英国等。

在当前恐慌情绪和不确定性蔓延的环境下,虽然传统货币宽松能否有效应对经济缓行尚不明确,但鉴于全球通胀温和,各国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并无害处。另外,如果原油价格继续走低,将进一步促使全球央行继续宽松。此轮异常的价格波动很可能增加避险情绪,而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的潜在调整会否影响美国消费者行为?这似乎取决于疫情是否会进一步蔓延引发恐慌情绪。

中国也很有可能加入此轮全球宽松浪潮,3月11日李克强总理呼吁降息降准。考虑到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温和升至、原油价格大跌以及政策制定者对银行贷款的引导作用,中国在这方面有比较优势。中国货币宽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使银行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但是很难使银行有动力去帮助中小企业(即使资金成本更低且不受严格监管)。因此,政府有必要运用财政杠杆来稳定经济并实现复苏。在全球低利率的背景下,对于如何渡过目前暂时的经济衰退,应该说中国比大多数大型经济体都处于更有利的状况,但是如何进行刺激至关重要。

图:低油价为中国再通胀提供有利条件

数据来源:Wind,德勤研究

中国经济实现复苏的关键取决于能否成功应对疫情及其带来的影响,但防控疫情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成本。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财政减免政策来防止受困企业大规模裁员;而一旦对疫情的担忧消退,政策目标应是重新激发被抑制的需求和被推迟的投资。以上这些都需要依靠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根据媒体报道,近期多省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至少高达24万亿人民币(3.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25%。

问题在于,此轮“新基建”能否提高传统注水方式的效率?如果能运用好当前准永久的低利率、定向精准的财政刺激,其实也可以使原先的增长目标不受到太大影响。另外,疫情下暴露出的一些明显短板(如公共卫生设施)如果得以改进,经济可能实现会跨越式发展。不过,即使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财政预算约束仍然存在,而2008年底“四万亿”刺激的副作用仍然困扰着经济(如高杠杆和不良资产问题)。

图:投资计划受财政掣肘

数据来源:每日经济新闻,Wind,德勤研究

鉴于此次疫情,去杠杆应会被推迟一至两年,但不能永远推迟。由于中国正逐步推进某些领域的开放、拥抱国外竞争,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领域,因此,要在“宏观稳定”与“通过加杠杆实现较高GDP增速”之间寻求平衡愈发困难。在此轮公布的投资清单中,某些省份所提出的计划投资规模远远超过其财政收入,因此我们预计,短期内“大水漫灌”应该不太会出现(3月12日,国家发改委也表示,新一轮投资不搞“大水漫灌”)。

总之,中国应该而且会出台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不太可能重蹈2008年末的覆辙,最终政策结果将是减税、补贴、及与社会福利民生相关的基建项目的组合拳。但有一个风险值得注意,全球经济放缓或将阻碍中国经济下半年复苏的进程;若然,中国今年GDP增速就可能低于5%。

能源

新冠疫情成全球原油市场“黑天鹅”

随着疫情从局部爆发演变为全球大流行,OPEC+减产谈判破裂,沙特打响价格战,油价在3月9日跌至36美元/桶。现在是时候重新评估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了。

原油市场正遭受腹背受敌的状况,面临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原油需求破坏,和可能出现的不受限制的石油生产。在企业层面,供需同时受挤压将迫使全球范围内一批成本高、规模小、债务高的石油公司面临破产风险。油价低迷将使石油公司利润受损,国际石油公司上游勘探开发活动放缓,中国石油公司即便在七年行动计划中承诺加大上游开发支出,迫于财务压力今年也将缩减上游投资。同时,低油价区间使得石油公司更重视下游业务,油价的短期下滑可能为国内炼油厂提供一个低成本补充原油库存的机会。医用PVC和聚丙烯等高端石化产品的销量预计在今年至少增长30%。此次疫情还将促使油气公司采用更多数字化和非接触的运营模式。

需求先抑后扬,但全年大概率呈负增长

受暖冬、库存高企、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油价在过去一年已经处于低位。年初开始爆发的新冠病毒让中国繁忙的城市一度陷入停顿,需求担忧持续施压石油市场。截至2月10日,油价较1月初病毒开始传播前的峰值暴跌了23%。由于中国新增病例数的稳步下降和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油价随后短暂上涨,但随着韩国、日本、意大利和伊朗的确诊人数激增,油价再度下跌。

图:全球原油需求受严重冲击,今年以来油价已近腰斩

来源: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

在需求方面,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背后有两个原因:中国和海外。最初需求下降主要可以追溯到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消费量在封锁抗疫最严格的时期降幅达400万桶/日。然而,随着疫情蔓延至全球,需求冲击不仅来自中国1400万桶/日巨额体量的原油进口出现下滑,更多来自经合组织国家受疫情拖累陷入的需求低迷。市场有理由担心,美国和欧洲即使实施规模较小的封锁也会大幅削减石油消费。而全球三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日本、中国和韩国——也是此次疫情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国家。IHS Markit预测,随着学校和办公室关闭,航空公司取消航班,越来越多的人呆在家里,全球石油需求将在第一季度遭受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还要严重。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主要能源机构已将需求增长预测下调了25%-30%。高盛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缩减15万桶/日。

我们认为,假设全球疫情可以在第二季度末得到控制,需求将出现先抑后扬,但全年原油需求仍可能出现自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萎缩。假设新冠病毒重创更多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未能有效遏制其在社区传播,疫情无法在二季度内得到控制,原油需求跌幅扩大,全年油价将持续在低位徘徊。

价格战能持续多久?

3月6日,油价跌逾9%至45美元/桶附近,起因是俄罗斯和欧佩克原本计划携手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破坏,却在削减石油供应问题上出现分歧。作为回应,欧佩克主导国沙特随即发动全面价格战,以降价增产抢夺市场。3月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重挫20%,跌至36美元/桶,创下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俄罗斯随后回应,准备从4月开始增产应战。这意味着,尽管正值需求受疫情拖累之际,世界主要产油国仍将开启“水龙头”,石油市场出现巨大供应过剩的可能性攀升。

今年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近腰斩。这种暴跌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石油公司收益的下降,因为石油公司的财务业绩与油价密切相关。欧洲最大的油气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英国石油和壳牌的股价在3月6日双双跌超5%;自1月中旬以来,它们已经损失了逾五分之一的市值。沙特自己也感受到了油价跳水的直接影响。3月8日,沙特阿美股价暴跌逾9%,首次跌破去年12月的IPO发行价。

然而,价格战对于沙、俄、美三方都是不可持续的。尽管沙特有着全球最低的生产成本,却因其经济对原油出口高度依赖,需要近84美元/桶的油价来平衡今年的财政预算;若油价保持在当前35美元/桶的价格,2020年沙特将出现近15% 的财政赤字,大幅消耗外汇储备的同时其经济转型计划也将搁浅。俄罗斯则准备动用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购买卢布应对低油价带来的财政损失。他们共同的目标可能是美国的页岩油行业。过去10年,美国页岩油行业发展迅速,挤压了欧佩克和其它大型产油国的市场份额。随着美国投资者对为页岩油扩张提供资金变得越来越谨慎,美国页岩油商的黄金时代或将结束。这是因为页岩勘探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盈利,而是依靠债务来进行扩张——而这种扩张可能已近枯竭。当前的原油价格已经低于美国页岩油平均45美元/桶的盈亏平衡点。因此,埃克森美孚最近决定放缓其在二叠纪盆地的旗舰页岩项目的生产。以目前的低油价区间,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一批高债务页岩公司面临破产,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速将自然放缓。

图:美国页岩油商的生产盈亏平衡点低于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财政盈亏平衡点

注:生产盈亏平衡点不等同于财政盈亏平衡点,但后者更能反映国有石油公司背负的国家财政压力,以便横向比较。(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TU Analytics,彭博)

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中的委内瑞拉、利比亚和伊朗的出口已大幅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但仍然无法扭转过剩局面。随着伊朗迅速成为中东疫情爆发中心,不排除伊朗和其他海湾产油国出现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

对中国石油公司的影响

低油价意味着收入下降和股价下跌。与此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减少能源进口依赖的号召,中国石油巨头均制定了七年行动计划,承诺大幅增加国内上游勘探开发的资本支出。在当前低油价区间如继续履行上游支出承诺将使中国石油公司承受一定财务压力,石油公司或将被迫缩减本年度上游投资目标。

另一方面,低油价环境将降低原油作为生产原料的成本,提升下游业务的盈利性,促使中国石油公司更加重视下游业务。国际油价暴跌或将触发国内成品油40美元/桶的“地板价”保护机制,内外联动暂停,使得国内成品油市场进入原油成本大降而零售价稳定的特殊阶段,炼油利润出现明显改观,同时国内成品油需求在复工复产下逐步复苏,炼厂应抓住时间窗口适度加大原油采购。考虑到国有石油公司因航空煤油库存高企仍继续保持低负荷运行,地炼和民营炼化企业有望最先从本轮成本下跌中受益。同时,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下游业务中的一些石化产品,如医用PVC和用于生产口罩的聚丙烯纤维,或将出现需求的急剧上升。

此外,疫情还促使大型能源公司采用数字化和非接触的运营模式,通过将大数据、高级分析技术和物联网引入其业务实践,加速油气业务的转型。

金融-房地产

警惕风险,谨慎施策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商品房销售成交量大幅下降。停售、停工使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备受煎熬,超过60 个城市关闭了售楼处,房企资金链紧绷或面临断裂风险。短期内销售情况能否改善,取决于疫情发展和防控情况,具有不确定性。下半年市场能否转暖,走出V型或L型趋势,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支持力度。

资金链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居民购房需求可能推迟数月,但房企资金链条则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中面临巨大挑战,资金链风险主要来自巨大偿债压力和财务成本支出。根据穆迪测算,自2月1日起的未来12个月内,将有约3.6万亿元境内债券和276亿美元境外债券到期或回售,房企再融资需求持续处于高位;目前农民工返城复工仍存在限制,建筑工地也面临口罩等防护物资缺乏、发现病例后隔离停产等问题。建设工期的延长等不确定性,都将使房地产企业面临更高的财务成本。

为加快资金回流,恒大率先推出了七五折网络售房,未来可能有更多房企采取打折抛售的做法来回笼现金流。高杠杆的中小房企面临的债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数量增加,行业面临洗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房住不炒”调控思路不会改变

 “房住不炒”是一项长期政策,其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基调不会转变。近两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在2018年首次低于住户全部贷款增速,这主要由于调控使房价增速放缓。截至2019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2万亿,同比增长16.7%,占住户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4.6%。防止居民杠杆率上升过快的政策目标不会改变,2020年个人购房贷款增长也将继续保持缓慢下行趋势。

图: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持续回落

来源:Wind

肯定房地产业的重要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然而房价的快速下跌也会产生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应肯定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GDP占比均约为7%,两者合计14.2%,地产行业税收一直是地方财政重要的收入来源头。并且,地产行业的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企业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 2018年,建筑施工行业吸纳农民工近5.4万人,这关系到劳动就业的稳定,因此亦不可忽视其拖累就业的影响。

总之,2020年房地产行业下坠风险加大。湖北和三四线城市房价泡沫积聚及去库存进入新一轮周期,债务导致的房企破产及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加。建议在非常时期以“因城施策”为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放宽预售要求、限购政策,提供税费减免和信贷纾困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

科技

2020依然有所为

随着新型冠状疫情在全球的影响逐渐擴散,技术供应链中的缺口开始显现出来。近期苹果公司向投资者发出警告,由于iPhone供应紧张和中国零售需求减少,其将无法达到2020年第二季度的收入预期。 在韩国,三星不得不停止龟尾市一家工厂的生产,尽管其随后复工。 涉足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现在正在权衡病毒的潜在影响。 但随着工人返回工作并逐步提高产量,这些问题最终将得到解决。 2020年,智能技术仍然将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专业服务机器人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与工业机器人不同,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并不在制造行业发挥作用,它们通常是在帮助而不是代替人工。大多数专业服务机器人都被配备了轮子从而能够进行移动。少数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拥有手臂,并且这些手臂无法或并不被设计成能执行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所能完成的繁重任务。到目前为止,专业服务机器人在零售,酒店,医疗保健和物流(在仓库或配送场所)行业中最受欢迎,尽管其中一些机器人还用于太空与国防,农业和拆除。

据我们预计,2020年将售出的供企业使用的近100万台机器人中,其中将有超过一半是专业服务机器人,这将产生超过160亿美元的收入,相较2019年增长30%。在企业支出方面,专业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增长速度快于工业机器人。如果最近的趋势持续,那么专业服务机器人在2020年的单位数量和2021年的收入方面可能会超过工业机器人。

这并不说明工业机器人市场式微。我们预计,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将达到近18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9%。但是,尽管工业机器人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维持较大的市场规模,但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在5G电信服务和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下腾飞。

边缘AI芯片独树一帜

据我们预测,2020年将售出7.5亿的边缘AI芯片。这些芯片或芯片零件在设备上,而不是在远程数据中心内执行或推进机器学习任务,此外,我们预测边缘AI芯片市场将比整体芯片市场增长更快。到2024年,我们预计边缘AI芯片的销售额可能超过15亿。这意味着每年的单位销售增长率至少为20%,这一数字超过了对整个半导体行业长期预测的9%的复合年增长率的两倍。

越来越多的消费设备中将会装载这些AI边缘芯片,例如例如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扬声器和可穿戴设备。它们还将在多个企业市场,如机器人,相机,传感器和其他物联网设备市场中有所应用。

边缘AI芯片的普及将可能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重大改变。对于消费者而言,边缘AI芯片可以实现诸多功能——从解锁手机到与语音助手进行对话,再到在极端条件下拍摄令人赞叹的照片——以前这些功能只有在互联网连接下才能实现。但是从长远来看,边缘AI芯片可能将更多地影响企业,因其可将企业中的物联网应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由AI芯片驱动的智能设备可以帮助扩展现有市场,对现有市场参与者提出挑战并改变各种行业的利润分配方式。

私有5G网络:企业不受束缚

为了实现高可靠,高速,低延迟,低耗电,高密度的无线连接,公司基本上有两个选择:连接到公共5G网络;或者,可以选择私有5G网络——购买基础设施同时与移动运营商签订运营支持合同,或者通过使用自己的频谱构建和维护自己的5G网络。对于许多全球大型企业而言,私有5G可能会成为首选,尤其是对于工业环境下的企业(例如制造厂,物流中心和港口)。

我们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将有超过100家公司开始测试私有5G部署,总共在劳动力和设备上的投资将达到几亿美元。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用于私有单站点或多站点的5G安装支出可能会急剧上升。到2024年,用于私有网络的蜂窝移动设备和服务将可能增加数百亿美元的价值。

与公共网络不同,私有5G网络可以根据位置的特定需求进行配置,并且配置可能因站点而异,具体取决于每个场所进行的工作类型。私有网络还允许公司确定网络的部署时间表和覆盖质量。该网络可以由现场人员安装和维护,从而可以更快地响应不同事件。同时,安全性也更高,因其为网络所有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控制权,而这在公共网络上是不可能的,且将在现场运行数据也可以减少延迟。私有网络甚至可以在专用频谱上运行,从而降低了由于第三方的使用而导致网络服务水平变化的风险。

近地轨道卫星高速运行:宽带革命还是太空垃圾?

到2020年,将互联网覆盖全世界的努力将成为现实。我们预测,到2020年底,近地轨道(LEO)上将有700多颗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的卫星,而到2019年底,大约只​​有200颗。尽管这些卫星不足以连接全球所有的消费者和企业,他们可能会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提供部分服务,并且可能会从更高的纬度开始。

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的许多公司都试图在卫星宽带市场上立足。目前,不同的商业和政府组织正在研究改变规则,以管理如何运行接轨以及如何在卫星生命周期结束时使其安全地脱离轨道。他们还正在探索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并改进跟踪技术(例如地面雷达)来解决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公司也在努力寻求领先地位。

在太空运营和开展新业务都非常困难,而且几乎没有出错的余地,而许多从事卫星宽带业务的公司正试图同时开展这两项艰巨的任务。他们面临着大量技术和运营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延迟他们的计划,包括地面站点的建设和运营,与其他卫星的潜在射频干扰,用户终端价格和实用性,频谱权之争,甚至人们担心明亮的卫星会破坏地面天文学观察,造成视觉污染。

智能手机的衍生市场:迈向万亿美元的经济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销售是一笔大生意。但是即使是这个市场,也可能很快会黯然失色——相较于“智能手机乘数”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乘数”即建立在智能手机所有权之上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市场。从自拍杆和铃声到移动广告和手机应用,智能手机乘数的收入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使智能手机自身的收入不再耀眼。

我们预测,仅2020年,智能手机乘数就将推动4,590亿美元的收入。到2020年,智能手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840亿美元,整个智能手机生态系统(智能手机加智能手机乘数)将价值超过9,000亿美元。

智能手机乘数包括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大多数属于以下三类之一:硬件(包括音频配件),内容(包括移动广告和游戏等软件内容),服务(包括维修和保险)。尽管智能手机的屏幕相对较小,但移动广告(智能手机乘数中收入最高的领域)却蓬勃发展。虽然电话屏幕空间并不大,但它几乎无处不在,使用率很高并且非常个人化。

如今,全球约有36亿智能手机正在被使用。庞大的用户群是智能手机乘数的重要基础,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每个有价值的设备都会培育(并依赖)相关的生态系统。设备越好,生态系统就越充满活力。

汽车

反思:全球共振和数字化短板

随着疫情逐渐得以控制,汽车产业已迅速恢复生产。据中汽协21日数据,全国汽车制造企业复工率已超过75%。相较之下,经销商复工明显滞后,其复工率不到50%。

疫情发展至今,我们需要厘清哪些是短期挑战,在疫情期间被放大了,哪些是产业长期以来的问题。作为背景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在疫情袭击之前就已经面临严峻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例如生产端,低端产能在监管和市场推动下加速出清。需求端,整体疲软,结构切换,首购需求低迷,换购和增购成市场主要主力。疫情作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很大程度放大了上述困难。例如,在中小企业员工收入下降预期下,如果没有强刺激,首购需求将进一步被抑制。

但产业有其自身弹性,随着疫情稳定,全国正常的生产经营和交通得以全面恢复后,生产和消费端也将恢复其自身节奏。

这一阶段我们更愿意谈的是此次疫情让一些潜藏的、被掩盖的甚至被忽视的问题加速显现出来。

汽车销售数字化能力的不足

同其他消费类企业能够在疫情期间迅速自救不同,疫情的深入明显暴露了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在开展数字化业务方面的能力缺陷。在到店客流骤减、企业无法获得当地政府复工审批的背景下,经销商企业加大线上宣传、营销、销售力度。但由于多数经销商企业缺乏数字化营销标准体系,出现了内容和营销手段同目标人群不匹配、转化效率差、合规风险等,并且造成品牌形象受损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企业有必要区分应急和长期的数字化能力建设。疫情暴露了部分主机厂和经销商在数字化营销上的短板,而中长期的持续竞争力才是企业在数字化投入的核心驱动。在整体生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需要评估投入产出效率,准确评估自身数字化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所面临的数字化风险做通盘考虑,建立中长期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和基础能力。

愈演愈烈的全球零部件断供风险

因中国零部件企业延迟复工、交通管制,跨国车企的供应链断供风险进一步升级。继此前现代汽车、日产出现国内工厂停工之后,丰田也披露由于处于重疫区的国内供应商短期内无法恢复生产、对外运输受阻,其在日本国内的工厂在消化完现有库存之外,将面临停产风险。

图: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前五大出口国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零部件断供源于几方面原因:其一、车企全球化采购趋势。尽管全球车企在2011年东日本地震后已着手区域化产能布局,但考虑到中国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贸易的参与程度之高(图1),很多末梢供应环节仍来源于中国。其二、汽车产业生产工序多、供应链复杂,主机厂无法追溯到tier4,5级别的供应商情况。其三,很多车企模仿JIT (just-in-time)生产模式,消除制造中的浪费、大幅度降低固定成本,确保高利润率;但JIT的脆弱性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面前也进一步暴露出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频率不断提高,汽车产业也开始吸取教训提升供应链韧性。例如,一些车企压缩、精简供应链网络,增加自产提升库存率;利用大数据建立零部件信息系统,覆盖企业所在地,库存信息等。又或者提升全球不同产地生产标准件的能力,以作备份产能和应急之用。但无论是增加库存,还是多渠道供货,都会牺牲企业的效率,削弱其全球竞争力和利润率。因此车企也不得不在供应链韧性和经营效率之间权衡其中的得失。

企业无法预测下一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做的更多是在下一场危机袭击之前,如何比竞争对手更及时的恢复和自救。

零售

线上复工加快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零售各业态开始陆续复工。时至2月下旬,线下零售业态复工率仍普遍低于电商等线上零售业态。商务部20日数据,全国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平均开业率分别为95%、 80%左右。百货、购物中心开业率仍然较低,在50%左右,即使已开业的门店,营业时间也大幅缩短,多数柜台或店铺仍然关闭。目前百货商场的客流仅为平常的10~15%左右,主要集中在超市、药店等供消费者采买生活物资的门店。预计餐饮、酒店、线下零售恢复运营需待各地区对线下经营场所和社区隔离完全解除。

图:零售各业态复工率(截至2020年2月26日)

来源:商务部,德勤研究

在复工率依然严峻的零售行业,“云复工”成为线下零售企业的选择。大型餐饮转战O2O,食品、美妆、母婴品牌则开展基于微信端的社区团购、电商直播带货。随着无接触需求大幅提升,依托零售技术开展的“云消费”或将成为消费行业的新常态,而零售行业的运营、销售和供应链模式也将进一步向数字化转型。

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消费场景将成为餐饮、商超等传统零售业态的新增量。

依靠背后强大供应链积累,传统商超的全品类满足了生鲜及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线上订单大幅提升。经过本次疫情,传统商超看到全品类在线上消费中的潜力,重新审视到家业务和连锁化社区便利业态的业务价值,并更有动力搭建标准化、全品类的线上服务和加快门店数字化改造。

与此同时,餐饮加大基于微信、本地生活或电商生态通过自建、第三方配送app,提供更多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社区到家业务。数据显示,商务部重点联系的20家大型餐饮企业复工率现已达到57%,而O2O的外卖配送模式成为餐饮业复工的主要方式。

消费品行业加快打造线上销售渠道和柔性供应链。

受购物中心,受百货关停影响,服饰鞋履及化妆品等多个快消行业受疫情波及。主打体验和服务的线下门店无法施展。疫情中我们看到美妆、家清、服饰鞋履类产品通过电商直播和社群卖货的方式获客。在疫情造就的云消费趋势下,线上成为消费品行业的流量入口,通过电商等公域流量和社群运营、自建网站等私域流量结合的获客模式将帮助企业掌握经营主动权。

食品饮料、服装鞋履、日化等消费品,在疫情面前,无一例外都面临物料和生产端的停滞、产品研发推后等来自供应链端的风险。柔性供应链以数字化为驱动,将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前置和组织的高效率,通过大数据对原材料、生产、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整条供应链进行统筹和监督,最大程度地控制生产周期和库存。受本次疫情影响,消费品企业将更加重视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而柔性供应链将作为行业标配被更多企业采纳。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