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全球汽車產業2025與台灣業者因應之道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 (股) 公司 / 胥傳沛副總經理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科技的進步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未來的移動模式會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汽車業的未來充滿機會與想像,但另一方面也充滿著不確定性與挑戰。傳統汽車業者除了要面對可能的銷售下滑與競爭加劇,也要不時留意新的破壞式創新。

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大家都期待能有一個對於未來的正確想像,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做好準備。許多人都在問,2025年的汽車產業會呈現何種樣貌?Deloitte德國出版的《The Future of the Automotive Value Chain 2025 and beyond》考量多個影響汽車業發展的因素,提出四種可能情境,希望能幫助汽車產業的參與者釐清方向。

一、未來十年塑造汽車業的驅動因素

汽車產業是融入現代人生活極深的一個產業,同時也是帶動一整個價值鏈的龍頭產業,影響汽車產業未來的要素也極爲複雜與多樣。《The Future of the Automotive Value Chain 2025 and beyond》報告統計出科技、經濟、環境、政治與社會五大類驅動因素,共有四十個之多,如圖1所示。

 

圖一 (點圖放大)

雖然影響汽車產業未來的因素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我們建議著重於影響力最大、不確定性最高的驅動因素,如圖2所示。

 

圖二 (點圖放大)

在考量所有驅動因素的不確定性與影響力之後,我們以1.目前的技術設想是否能被完全的開發,以及2.供應商或產業的新進入者是否能取得控制,以二個軸線,描繪出2025可能出現的四種情境,希望能給汽車產業内的、影響著與被汽車產業影響著的、還有高度關注,找尋契機進入汽車相關產業的人們一個思考未來的脈絡。

二、2025年的四個可能情境與新業務模式

經過Deloitte德國的分析,視汽車品牌業者的控制力還有技術設想是否能完全被開發,未來有四個可能的情境,傳統汽車生產商可能分別扮演以下角色:「數據和出行管理者」、「裹足不前的汽車業」、「沒落的巨頭」以及「硬體提供商」,如圖3所示。

 

圖三 (點圖放大)

1. 數據和出行管理者

若是從現在到2025年汽車品牌業者能持續主導整個汽車產業,且現今的技術潛能在2025年能獲得全面開發,汽車生產商將會走到「數據和出行管理者」的角色。在這個場景中,網路平台能力成爲競爭的關鍵,電動車生態圈以及自動駕駛等科技已經成熟並普及。汽車品牌業者是產業的領導者,可以制定規則並主導產業發展與競爭。品牌業者可以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與多元的服務,產業外來者必須在汽車品牌業者主導的市場規則中發展,人才與光環都集中在汽車品牌業者上。

2. 裹足不前的汽車業

若是汽車品牌業者能發揮龐大影響力,在政治與社會力量的驅動下,也有可能阻止新興異業進入以及影響汽車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2025年就會走到「裹足不前的汽車業」這個情境。在這個情境裡,新技術的發展無法得到成果,同時,政治力量的保守與監管加大了新技術進入市場的難度。不成熟的技術所造成的一些事故,大幅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使得市場新技術的發展更爲的停滯不前。

3. 沒落的巨頭

若是汽車生產商的影響力漸漸消退,技術潛能也沒有辦法獲得全面開發,2025年汽車生產商就會走到「沒落的巨頭」這個情境:高科技的熱潮降溫,汽車依然是標準的出行工具,異業(如Uber)不但進入市場,同時與供應商體系形成結盟,主導市場規則與競爭。經濟實惠的出行方案變成了市場主流,私人汽車保有量降低,車隊管理與營運的重要性提高,汽車生產商變成了生產實惠交通工具的加工廠,品牌魅力消失,光環不再。

4. 硬體提供商

資訊科技產業成功切入汽車產業市場並占據主導地位,顛覆了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汽車品牌價值降低,品牌業者成爲「貼牌車」的硬體提供者,需要靠產品的差異競爭,如資訊娛樂的功能以及高端的出行服務提供能力,加上產品形象的維繫,才能免於被邊緣化。

為了讓大家對於上述四個情境有更多的體會,我們模擬了一家位在歐洲的汽車生產商,這家業者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既服務於高端市場,也服務大眾市場,品牌享有盛譽,在2015年營收約600億歐元,EBIDTA為12.5%,在歐洲眾多汽車製造商中名列前茅,目前主營業務為汽車生產銷售與汽車金融業務,到了2025年,我們認為這家公司會有幾個新的業務模式,第一個新的業務模式是代工生產車輛,提供給物聯網公司如Google或Uber等,這些公司在2025年預計會成為汽車產業的新巨頭,並專注於發展他們的核心競爭產品——以用戶為核心的軟體開發,把汽車製造的部分保留給汽車公司繼續運作。第二個新模式是開始提供汽車共享或共乘的平台服務,並在纍積了大量的數據之後,從數據中找出有價值的部分盈利

我們將未來四個情境還有該歐洲汽車公司各項轉型優先事項發展情形以圖4的方式呈現,此外,Deloitte德國也針對該歐洲汽車生產商在未來四種情境的EBITDA變化以及各影響因素對EBITDA的作用做了模擬,如圖5與圖6所示。

 

圖四 (點圖放大)
圖四 (點圖放大)
圖五 (點圖放大)
圖六 (點圖放大)

三、台灣汽車市場觀察與建議

回到臺灣的汽車產業,台灣汽車市場已趨近飽和,許多年新車銷售都在四十萬上下,Uber在臺灣的發展也並不順利,雖然台灣政府近期宣布2035年將禁行燃油車,一些本土業者,如台灣大車隊,也有一些新的嘗試,但與全球比較,臺灣的汽車產業環境還是稍偏保守。在全球其他的市場很早開始出現的一些創新的模式與作法,很可能已經有了市場的驗證,這樣的新東西一旦被引入,必定會快速的發酵,讓市場發生改變,大家要有面對如此快速變局的準備。

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我們的汽車產業參與者又該做些什麽事情以爲因應?

1. 扎好馬步,做好基本功。不管未來的變化如何發生,只要競爭力夠强,那麼持續保持優勢是可能的。

2. 在不同的可能場景中, 找到共通的要素,從共同要素的層面下手,開始架構面對未來的競爭力。比如「工業4.0」(見圖4)的要素對於汽車產業生產製造端的影響。只要是汽車製造商,不論是那一個層級,都同樣面臨生產製造效率、品質與成本的挑戰。而未來製造業的共同課題,就是如何進入工業4.0的競爭環境。

3. 模擬未來的可能性,在中長期的企業發展策略上提前思考因應之道,並提早進行佈局。將這些元素加入企業中長期發展策略的思考,驗證、形成以及執行各個不同的層面。

我們歡迎關注汽車產業的朋友,來跟我們一起探討未來,並共同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競爭,走好現在的每一步。勤業衆信的全球汽車團隊,一定可以從策略面,業務面,營運面,財務面,技術面等不同層面,為各位服務。

(本文部分資訊係引用自Deloitte德國所出版之《The Future of the Automotive Value Chain 2025 and beyond》)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